近日,江蘇恒信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將一面書有“助企紓困辦實事 情系企業解民憂”的錦旗送到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感謝工作人員高效服務,順利將其公司名下帶抵押工業用房一次性過戶,為企業節省了巨額過橋資金。
2024年,盱眙征收土地1318畝,完成土地報批1227.75畝;供應國有建設用地72宗,約3155畝;處置各類低效閑置土地4178畝,整理500畝以上工業用地集中連片儲備區2個;受理不動產業務59345件,發放不動產權證書24768本,不動產登記證明12609份;完成綠化造林15312.3畝,新建25個儲水防火設施……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緊圍繞“保資源、強生態、促發展”的工作主線,提升自然資源利用效率和服務保障水平,努力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加碼。
智慧守土,和諧鄉村顏色更美
“過去就是一片不起眼的農田,現在弄得多整齊,小田塊整成了大田塊,種莊稼機器操作更方便,收入也增加了很多。”馬壩鎮三官村的居民黃成斌高興地說。今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共實施5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項目覆蓋5個鎮街17個村集體,總投資約21.16億元,實施規模約36.4萬畝。馬壩鎮、官灘鎮作為該項目的先行試點鎮,每塊農田面積由原來的1.2畝提升至5.2畝,農田地塊數量雖然減少近一半,但每畝土地流轉費卻從700元提升至850元左右,最高能達到1100元。穆店鎮、管仲鎮以及黃花塘鎮的集中整治項目也將于明年5月底全面完成,屆時將會出現萬畝集中連片的春耕畫卷。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為了不斷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今年以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加大耕地保護日常執法巡查力度,共開展日常執法巡查509次,立案查處違法用地案件64起。同時深入鎮村、街道,擺攤設點或主動“送法”上門,講解耕地保護政策與違法責任,引導群眾自覺保護耕地、節約集約和依法依規用地。
整荒變綠,山清水秀底色更足
10月4日上午11時,央視《新聞直播間》現場連線盱眙,向全國觀眾展示了盱眙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的獨特魅力。早在2001年,這里是一個百年老礦留下的巨大礦坑,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抓住全國試點實施“地質環境綜合項目”的機遇,成功申報了象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對象山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治,并實施了綠化、美化和景觀再造工程。如今,廢棄礦坑變身國家公園,更成為“潛游圣地”。
象山國家礦山(地質)公園的蛻變是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長期堅持廢棄宕口整治的典型案例,還有29個廢棄宕口治理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將加快修復城市“疤痕”。截至目前,已成功完成重點項目修復4個,真正做到“變廢為寶”。“項目完工后,再沉淀一些年,這些斷壁殘垣會逐漸顯露出新面貌,逐步融入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屆時,老百姓就可以享受到青山綠水,風景宜人的優美環境了。”展望未來,項目負責人徐昌信心滿懷。
推窗見綠、行路成蔭,既是民心所向,也是生態建設努力的方向。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建設的官灘鎮王橋村戚莊組、甘泉村甘泉組、天泉湖鎮龍山社區等8個綠美鄉村既打好了“底子”,也扮靚了“面子”,處處染新綠,處處皆美景;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新建的5公里森林步道,不但解決了景區道路老化的問題,更提高了游客的游玩體驗。
由繁變簡,服務民生成色更亮
位于穆店鎮的江蘇京橋機械裝備項目深耕資產管理、產業園區建設等多個領域,企業想對產業園相關地塊上的廠房申請分幢登記,以滿足融資需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獲悉企業訴求之后,第一時間為該企業頒發了9本分幢登記不動產權證書。“沒想到這么快就辦理好了,真是幫了我大忙。”企業總經理高彬彬感激地說,“一期已建成的9幢高標準廠房都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順利簽約了7家企業,其中有4家已經入駐投產。”
今年以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優化不動產登記工作,簡化辦證流程,優化“線下一窗受理”、擴展“線上蘇小登”服務類型,實現“跨省通辦”以及涉稅登記業務線上辦理。先后為吾悅廣場、御景星城、紫竹蘭庭等13個樓盤共595戶辦理了產權證書,為江蘇浩藍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江蘇華晨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市語豪新材料有限公司等55家企業提供“交地即發證”服務,并實現首次不動產登記“零材料”辦理,交房(地)即發證服務覆蓋率100%。設立“企業專窗”,實現地籍調查和不動產登記辦理“一個窗口、一人互動、一套材料、一個環節”,成功辦件2420件。
2025年,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加大項目要素保障力度,提高自然資源保護水平,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以資規之力讓老百姓的收入更高、獲得感更滿、幸福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