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伸展向前、慢慢抬起來,兩手抓緊用力向后慢慢打開……”62歲的張大爺正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著肢體康復訓練。張大爺因腦出血導致右半邊身體行動不便,家人們了解到黃花塘中心衛生院(新區)打造“醫養結合”試點后,便為他辦理了入院手續。作為盱眙縣醫康養融合服務模式試點醫院,該院除建設有評估室、助浴室、心理咨詢室、中醫理療室和康復訓練室等外,還設有棋牌室、圖書閱覽室、觀影室等多種娛樂活動場所,全方位滿足群眾需求。
今年以來,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用心用情把民生實事持續做好,縣人民醫院創成三級乙等綜合醫院,“國考”成績連續四年排名大幅提升;縣婦幼保健院在全省100家二級婦幼機構排名第9;縣三院創成二級精神專科醫院;13個鎮(街道)衛生院已全部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體系日趨健全,“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形成,群眾健康獲得感進一步提升,2024年的“民生健康答卷”更加厚重與溫暖。
關口前移 筑牢基石提內涵
“因腎內科門診、病房和血液凈化室分設兩個院區,400多位透析患者來回奔波,很不便。為了方便群眾就醫,明年3月底前將投入使用的慢病防治綜合樓,屆時會為腎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縣人民醫院院長沈掩瑜說。
近年來,縣衛生健康委員會以深化醫改內涵建設為目標,不斷加強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改善服務環境,投資11億元建設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及4個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提檔升級6個重點鎮街衛生院。其中,縣人民醫院大力引進先進醫療設備,先后采購熒光腹腔鏡系統、全自動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等;縣中醫院投資3000余萬元購進西門子全息3.0T磁共振成像系統、GE256排512層能譜CT和東軟醫療漢·光武血管造影系統等,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為保障群眾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創新創優 提升能力強體系
李大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多年,因為手術風險和經濟能力的原因,一直沒有進行手術治療。前不久,聽說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骨科專家王運濤每周在縣醫院坐診便慕名而來。在王院長帶領下,盱眙縣醫院骨科專家團隊為他實施了椎間孔鏡下髓核摘除術、椎管減壓術和神經根松解術的綜合療法。“好多了,不疼了,跟著我這么多年的腰痛病終于解決了。在家門口治療醫保報銷比例高,不僅免去了外地治療奔波之苦,還省下了不少錢。”在縣醫院骨科病房,70多歲的李大爺邊戴著腰圍來回走動著邊向醫護人員開心地訴說著。
為滿足群眾高水平醫療服務需求,讓更多的基層病患受惠,近年來,縣衛生健康委員會搶抓省委省政府民生實事南北結對幫扶合作機遇,創新拓展新技術新項目,大力實施能力提升工程,通過加快醫共體和醫聯體建設等舉措,加大人才隊伍和臨床專科建設力度,著力推動縣鎮村醫療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貼近群眾 優化流程暖民心
“一次掛號可以管三天這個政策太暖心了,免了我們重復的掛號。省錢是一方面,最關鍵的是省事,改到大家心坎上了!”來縣醫院復查身體的劉女士,和正在等待復查的其他病患,談論著該政策實施以來,對大家產生的積極影響。自今年5月份正式實施以來,該政策為全縣患者免費復診8466次。
及時落實各項政策持續提升患者看病就醫體驗的同時,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全縣醫療機構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全縣醫療系統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共享;打造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讓患者少跑路更便捷;對老年人、殘疾人、孕產婦等特殊群體開辟就醫綠色通道,讓他們就醫更安心;創新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線上下單、上門服務”新模式,為廣大患者帶來方便、快捷、專業的延續護理服務,打通服務患者“最后一公里”。
傾聽民心 細化服務傳溫暖
家住桂五鎮的王女士在“乳腺癌、宮頸癌”免費篩查中發現左側乳房有一個腫塊。“我起初沒當回事,但是醫務人員多次打電話催我去復診,不僅向我講解腫塊的危險性,還幫我聯系了相關專家,及時進行了手術治療。”說到“兩癌”篩查的好處,王女士感慨萬千。
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全縣累計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58.09萬份、0—6歲兒童免疫規劃接種34.46萬劑次、免費“兩癌”篩查2.5萬人次、65歲及以上老人免費健康體檢30.22萬人次,開展健康宣傳、舉辦健康講座970余次,惠及群眾4.5萬人次。
“健”步向前,“醫”心為民。2025年,縣衛生健康委員會將繼續深化綜合醫改、強化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重點人群服務、提升公共衛生能力,以可感可及的成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讓“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看病少花錢”的健康愿景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