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今年以來,縣水務局聚焦防洪保安、涉水民生、水生態打造等重點領域,科學編排洪澤湖周邊滯洪區建設、盱眙水廠、灌區改造等27項(標段)水利工程項目,總投資近10億元,筑牢百姓“家門口”的水利安全屏障。
凝心聚力 筑牢屏障護安瀾
7月19日5時45分,淮河盱眙站水位達超警戒線14.6米,高位運行11天。縣水務局組織精干力量第一時間奔赴防汛一線,開展巡堤查險、物資調運、消險處置,成功經受淮河1號洪水考驗,得到省領導批示肯定。
為進一步提高沿淮、沿湖堤防防洪標準,縣水務局向上爭取資金11億元開展洪澤湖周邊滯洪區近期建設工程。項目共分12個標段,其中5個標段已完成建設并通過完工驗收;東風大堤等沿淮6—9共4個標段確保年底前完成堤防填筑加固;剩余10-12共3個標段計劃2025年汛前完成堤防填筑加固。縣水務局還自籌資金1000萬元,對腰灘蛤灘約9.4km堤防進行防滲處置。
精準治理 碧水清波換新顏
位于盱城街道的惠源居小區有一千多戶居民入住,小區南邊僅一墻之隔有一個廢品回收站,每到夏日,臭味難聞,蚊蟲聚集,嚴重影響到周邊的群眾生活。縣水務局向上爭取1600萬元實施淮河干流惠源居段生態修復工程,計劃將廢品回收站打造成為群眾的休閑健身廣場,該項目現已進場施工。
今年,縣水務局累計向上爭取6670萬元實施王橋圩段、沙溪段、兩河入湖口生態修復項目,打造群眾休憩觀景水利節點工程,凈化水質,恢復河流生態資源。完成5條幸福河湖建設,其中淮河干流(盱眙段)創建流域性幸福河湖方案已通過淮委審核,另有21條總長58.78km的農村生態河道已完成建設。同時,穩步推進水空間保護,實施洪澤湖退圩還湖項目,2024年完成非法圈圩塘口清退協議簽訂26895畝、清退4076畝。岸綠水清、河暢景美的生態畫卷已徐徐展開。
久久為功 興水為民潤民心
今年,縣水務局向上爭取5億元,啟動日產10萬噸的盱眙水廠建設,計劃2025年6月底前試運行,力爭2025年年底前正式運行供水,覆蓋全縣所有鄉鎮,解決城鄉居民用水難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同監管”。
為解決農田“喝水難”,爭取國債、專項債、省級資金共1億元,實施清水壩灌區改造工程和官灘灌區改造工程,項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積13.98萬畝,改善排澇面積14.95萬畝;爭取省級、專項債資金0.6億元,實施東灌區一級站改造工程,更新機組設備,提升灌溉用水供給能力,受益面積14.46萬畝。對全縣55座水庫重新發包,明確規定采取“人放天養”大水面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年收入增加190余萬,讓“綠水”源源不斷釋放經濟價值和發展動能。向上爭取資金2600萬元開展水沖港、桂五、磨澗3個美麗移民鄉村建設工程,以“小切口”撬動水利為民的“大民生”。
2025年,縣水務局將繼續加快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防汛抗災能力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力度,強化涉水民生工程管理質效,以管好水資源、治好水環境、護好水安全、建好水工程為目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用心用情書寫好“興水為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