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縣委書記孫志標調研生態農業建設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聚力走好生態農業新路徑、繪就綠色發展新畫卷。縣領導張遠涵、金泉參加活動。
近年來,盱眙縣將生態農業作為“三農”工作的“一號工程”,緊盯“農田退水、漁業尾水、畜禽糞污”三大重點,在高標準建成沙溪農田退水等5個市級生態農業試驗單元的基礎上,針對洪澤湖沿線南岸區域、淮河沿線區域、南部丘陵區域進行全域布局,統籌規劃32個生態農業單元建設,加速由“點上示范”向“全域推廣”轉變,有力推動全縣生態農業拓面、提質、增效。
在馬壩鎮孫灣片稻蟹種養循環利用重點單元、官灘鎮洪湖片稻蝦種養循環利用重點單元,孫志標實地察看農田尾水循環利用、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等情況。他強調,要堅定農業生態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更大力度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形成更加集約高效的產業模式和循環生態,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在穆店鎮馬湖村、官灘鎮甘泉村,孫志標詳細了解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開展情況。他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要圍繞農民群眾期盼和農村生產生活需要,積極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孫志標強調,要提高站位、深化認識。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盱眙作為農業大縣,有條件也有責任為全市多作貢獻。要依托良好的生態本底,堅定信心決心、延續良好勢頭,不斷探索“模式業態更優、綠色品牌更響、生態價值更高”的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讓好生態培育好產品、把好產品賣出好價錢。要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緊緊圍繞“農田退水、漁業尾水、畜禽糞污”等重點,一體推進源頭管控、監測保護、循環利用,實現系統治理、標本兼治。要突出價值轉化,積極引進和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不斷做大產業規模、打響特色品牌,帶動種植戶增收致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要系統謀劃、綜合施策。堅持“三生”一體推進、“一地三用”持續拓展,貫通推進生態農業與環境保護、和美鄉村、農旅融合,結合百里畫廊打造一批融合示范點,切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當前正值夏種的關鍵時期,相關部門要全力保障農業生產灌水需求,幫助群眾解決農田灌溉難題。(攝影:馬丁 融媒體記者: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