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務

      主題服務

      《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政策解讀

      時間:2024/12/25    來源:江蘇省教育廳    字號:[ ]

      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新聞發布會
      (2024年12月25日14:00  廳 402 會議室)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歡迎前來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注重運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為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重要方向。近日,省教育廳制定了《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并印發通知。今天新聞發布會將向大家介紹《行動方案》的相關情況。
        出席本次發布會的嘉賓分別是: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李斌、東南大學副校長金石、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劉青山、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陸偉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徐慶。
        今天新聞發布會有兩項內容:一是請省教育廳副廳長楊樹兵就《行動方案》作綜合發布;二是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楊廳長作發布。

      江蘇啟動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新聞發布稿
      省教育廳副廳長 楊樹兵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于“注重運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響應教育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推動人工智能與教學深度融合應用,省教育廳制定了《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下面我就有關內容作簡要介紹。
        一、行動方案的背景和意義
        (一)適應人工智能為高等教育帶來新機遇新挑戰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術的蓬勃發展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是教育發展規律、也是改革發展必然。江蘇是教育大省,肩負著“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務,在推進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體系建設方面也理應走在前、做示范。因此,我們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專業建設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努力當好全國的“試驗田”和“橋頭堡”,助力江蘇高校專業建設提檔、轉型、升級,推動高等教育向數字化、智能化階段邁進。
        (二)推動高校專業建設內涵發展新變革
        今年9月,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領導提出將以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內涵建設,有針對性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此次,我們出臺行動方案,就是要引導江蘇高校聚焦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積極搶占新發展機遇,推動在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程教材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數字化、智能化變革,助力人工智能核心專業內涵發展、傳統專業轉型升級、相關專業交叉融合,打造一流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體系。
        (三)構建“教師-學生-人工智能”(師-生-機)三元學習結構新機制
        人工智能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廣泛應用,將有力推動高校教育教學過程從傳統的“教師-學生”二元結構轉變為“教師-學生-人工智能”(師-生-機)三元結構,機器智能主體的引入將有效帶動學生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管理模式改變。隨時可學、隨地可學、隨興趣而學將成為可能,也必將為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因時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模式創造條件。因此,我們必須科學用好人工智能技術這個“催化劑”,打造支持大規模、個性化學習的新型高等教育育人體系。
        二、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
        我用三個數字,向大家介紹《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3、5、3”,即三大目標、五大任務、三大保障。
        (一)明確三大目標,構建一流“人工智能+”專業體系
        行動方案的目標是加快人工智能理念、知識、方法和技術深度融入高等教育專業建設,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專業體系,包含三個維度:
        一是建強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當前,全省有2個人工智能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南京大學、東南大學),4個人工智能專業入選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三期工程(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蘇州大學)。省教育廳將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品牌專業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打造若干江蘇特色、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專業集群。
        二是支持新設人工智能領域特色專業。支持有辦學基礎和能力的高校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合理增設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智能視覺工程、機器人工程等相關專業,或申請新設目錄外人工智能相關新興交叉專業。例如,東南大學在全國首創開設未來機器人專業;河海大學在全國首創開設智慧水利專業;南京林業大學在全國首創開設智慧林業專業。
        三是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其他專業交叉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采用輔修專業和微專業等形式,面向其他專業學生開設相應人工智能課程及學習模塊,支持有興趣的學生跨專業學習人工智能知識技能。支持有關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其他專業”的雙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和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開展多類型人工智能人才聯合培養,豐富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形式、創新培養內涵、提升綜合育人水平。例如,東南大學開設“醫學影像學+人工智能” 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開設“信息與計算科學+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設“人工智能+大氣科學”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揚州大學開設“翻譯+人工智能”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做出了諸多有益探索。
        (二)聚焦五大任務,提升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質效
        行動方案聚焦專業體系、課程教材、應用場景、產教融合、國際合作五大方面任務,提出13個具體的行動計劃,突出創新引領,力求落地見效。
        比如:在加強專業體系建設方面,省教育廳將會同省有關部門重點支持建設一批省級人工智能學院,發揮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示范作用。這項工作我們已經啟動,正在推進中。
        再比如,在應用場景方面,省教育廳將啟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優秀案例遴選工作,圍繞人工智能輔助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管理等方面,遴選一批高校優秀的案例,總結梳理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推動形成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模式。例如,東南大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通過建立大學物理課程的知識圖譜實現了知識的可視化,并通過學生信息和學習數據的記錄形成精準的學生畫像,實現個性化的資源推薦和學習指導;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改進教學策略;以人機對話實現學習陪伴和智能問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力。
        (三)強化三大保障,全方位支持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
        行動方案從經費支持、政策保障、專項立項建設三大方面,提出對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專業建設的統籌支持舉措。
        比如:省教育廳將在明年品牌專業建設三期項目經費安排中,對入選省級人工智能學院的三期立項建設專業予以重點支持;在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認定和教育部優秀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推薦中,對“人工智能+”類項目優先支持;在江蘇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單設“人工智能+”類型項目的賽道,鼓勵高校積極培育申報。
        三、下一步工作舉措
        下一步,省教育廳將持續加大行動實施力度,堅持“應用為王、創新共享、實效賦能”的整體思路,引導高校走“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道路,全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高校專業建設,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提供堅強支撐。
        一是抓好重點項目。省教育廳將協同有關部門,在品牌專業建設工程、省級人工智能學院、大學生企業實習實訓基地、教學成果培育建設等專項工作中,對人工智能相關項目予以傾斜支持,努力培育人工智能領域的高質量、標志性成果,提升江蘇高校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建設水平。
        二是強化資源建設。推動全省本科高校打造包括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人工智能專業核心課程、“人工智能+X”交叉課程等在內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并組織名師名家領銜編著 “人工智能+”高質量教材,提升課程教材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創新性,培育優質教學資源,深化專業內涵建設。
        三是加強交流共享。定期組織高校間觀摩交流、互學互鑒,支持相關高校牽頭成立人工智能教學聯盟,加強資源共建共享和經驗交流。積極總結建設成效,挖掘一批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的優秀成果與案例,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江蘇高校有關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改造為數字化、多語種精品智慧課程,面向全球學習者開放,提高江蘇智慧課程的全球影響力。
        接下來請各位記者提問。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改革實踐離不開高質量人工智能領域創新人才的強力支撐,請問我省目前在支持高校培養人工智能領域拔尖創新人才上有哪些實質舉措?
        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徐慶回答: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也是助推新時代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動能。近年來,省教育廳大力支持高校加強人工智能領域專業、課程建設,鼓勵高校在課程、教材、教法、實習實踐平臺項目建設等方面開拓創新,大力培養適應國家戰略發展需要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專門化創新人才。
        具體支持舉措有:一是支持高校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專業建設。引導高校主動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專業,目前全省已有36所本科高校開設人工智能專業。同時在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三期立項中,支持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重點加強人工智能相關專業建設,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提供支持。二是推動高校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教育改革。多所高校開設網絡與人工智能算法、計算思維與人工智能基礎等課程,江蘇高校獲批人工智能相關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7門。在第二批省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中,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課程的支持,引導高校全面提高人工智能領域拔尖人才培養水平。三是鼓勵高校積極開展人工智能育人項目實踐。啟動省級人工智能學院建設,在江蘇大學生創新大賽、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等方面加大對人工智能相關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支持師生開展人工智能領域創新與實踐,并推動有關項目成果落地轉化。
        新華網記者提問:請問目前我省高校在推進“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和成效?
        南京大學校長助理李斌回答:今年初,南京大學集全校之力,首開先河推出“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充分發揮南京大學在計算機、人工智能及軟件領域國內領先的學科優勢,和文理綜合性優勢,匯聚海內外一流資源,逐層遞進構建貫穿學生發展全周期的人工智能素養教育教學體系,以實現在南大“人人學AI”“處處學AI”“時時學AI”,為黨和國家培養面向未來智能時代、能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拔尖創新人才。
        “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分為“1+X+Y”三個層次,包括知識、能力、價值觀與倫理三個維度。目前,學校已開設1門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百余門X層次人工智能素養課和Y層次人工智能前沿拓展課。其中,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聚焦文理融通,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人工智能領域頂尖專家譚鐵牛領銜,面向全體4000位本科新生全覆蓋,教學內容涉及人工智能的學科發展、基本概念、基礎技術、典型應用場景、常見工具平臺等基礎知識,以問題導引式激發學生興趣,并集聚校內外力量組織開展實踐項目,培養學生基礎性運用大模型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們所處的智能時代;X層次人工智能素養課,聚焦通專融合,包含認知類、技能類、交叉類三個模塊,發動全校各學院教師力量,浸潤專業特色,鼓勵院系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進階需求;Y層次人工智能前沿拓展課,聚焦科教融匯,以項目制課程的形式,為學生創造機會參與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研究項目,關注人工智能在細分行業領域的應用開發過程或未來發展方向,培養學生解決智能時代多學科領域復雜問題的創新能力。
        基于三層次人工智能通識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學校大力推動以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專業建設內涵式發展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推動“以智助教”,開展系列智能教學教師發展工作坊,提升各專業教師人工智能素養;推動“以智助學”,聯合頭部企業和科研機構舉辦AI大模型創意大賽等學生活動和暑期科研實習實踐項目,在學生科研訓練中引入人工智能計算演示工具和大模型;推動“以智助管”,持續開發智能化教學和管理工具,設置“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和管理”教改項目;推動“以智助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評價工具和模式,探索教師教學評價和學生學習評價綜合改革。
        下一步,學校將緊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和學生發展內在規律,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內容和手段,以學生為中心推進智慧賦能教育,構建人工智能與各學科深度融合的知識體系和培養模式,形成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徑。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提問:今年,教育部遴選建設了50個“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請問江蘇高校在哪些領域和場景的AI技術應用在全國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東南大學副校長金石回答: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的戰略部署,積極推動高等教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發展,利用智能技術支撐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教育部今年組織了兩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的遴選,我校推薦的2個案例先后入選。
        案例一是AI賦能理論課程的智慧教學:“大學物理課程智慧AI助教系統”依托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集成了知識圖譜、問題圖譜、目標圖譜、教學視頻、教案題庫、數字教材等資源,設計了課程專屬智能體,實現了個性化教學設計、學習陪伴、智能問答、富媒體資源生成和精準學情分析等,為教師提供了智慧管理和智能決策、為學生提供了自適應學習路徑和個性化學習指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驅力,全面提升了課程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體驗。
        案例二是AI賦能實驗課程的智慧教學:“‘實驗Talk’AI平臺賦能大電類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管”,依托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立大電類專業基礎實驗專有資源庫及垂域模型。通過AI助手實現文字、視頻、實驗電路等多途徑實時答疑;智能讀取多形式實驗結果,協助教師對實驗過程進行定點評價與綜合評定;基于大數據算法精準分析實驗成效、操作規范等學習數據,勾畫學生知識能力狀況,為教學設計提供精確、個性、多維參考。
        東南大學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人工智能重要論述,積極響應教育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踐行“課比天大、生為首位”育人理念,聚焦學生思辨力、學習力、創造力、領導力“四力”提升,培養數智思維、計算思維、設計思維、交叉思維“四種思維”,出臺了“至善課堂”“至善成長”兩大提升計劃,制定實施人工智能賦能人才培養“AI4SEU”行動方案,高質量打造“AI+”學科專業體系與知識結構,全方位升級課程、教材、項目、團隊等教育核心要素,以“以人為本”的思維方式重塑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研學方式,創建支持人工智能教育的數字化環境,變革“時空開放、動態自主、問題牽引”三位一體的未來教學模式,提升師生數智綜合素養。
        學校建立了以未來機器人等13個交叉學科專業、9個雙學位項目、15個微專業為代表的“AI+X”“X+AI”新興交叉專業體系,建設由AI通識教育課、AI領域基礎課、AI專業核心課、AI跨學科選修課組成的AI-MUST課程體系,面向全體本科生按理工、醫學、人文分類開設《人工智能通識導論》必修課;牽頭制定虛仿實驗教學課程建設指南,引領全國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專業實驗教學體系;以牽頭的11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為引領,組建“AI+X”跨學科虛擬教研室等52個交叉教學組織、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等14個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形成多層級、多學科、全覆蓋的“智能+”新型基層教學組織體系;搭建智慧課程平臺,在全國率先啟動首批105門“AI+教學”課程試點建設,從“個性化教學設計、智能輔助工具建設、知識能力圖譜構建、沉浸式實驗教學、虛擬學習社區搭建、精準評價智慧決策”六維度實施AI賦能教與學全過程,面向“教-學-研-管-評”多個應用場景,首批選樹涵蓋“課程智能體”“實驗AI平臺”“數字虛擬教師”“智慧教學評價”等的“AI+教育”典型案例22項,形成很好示范。
        未來,學校將以“新”促新、以“智”提質,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人才培養全員覆蓋、全鏈條賦能、全覆蓋應用,全面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和融合應用高地,培養引領未來的新質人才。
        《新華日報》記者提問:請問江蘇高校在深度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重塑人才培養過程,構建“AI+”創新人才培養生態上有哪些積極探索?
        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劉青山回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今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朝著建成教育強國戰略目標扎實邁進。這次江蘇省教育廳發布的《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是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積極推動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文件,也是江蘇在教育強國建設中走在前、做示范,打造教育樣板示范高地的一個重要舉措。
        南郵是一所以工科為主、信息特色的省屬“雙一流”高校,在省教育廳關心和支持下,學校近年來在構建“AI+”創新人才培養生態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主要舉措包括:
        (一)打造一流人工智能+專業體系。學校錨定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色,不斷探索南郵特色的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創新路徑。2018年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設置智能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等本科專業,與華為、中興、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百度、騰旭、科大訊飛等行業頭部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承擔國家科技創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項目,已經形成本碩博多層次、一體化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2024年,學校全面啟動“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行動,按照人文社科、非信息類理科和信息類工科分層設計通識課程模塊、專業交叉課程模塊和高階創新課程模塊三個課程層次,構建“3X3”分類分層人工智能課程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人工智能知識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加強高水平人工智能特色課程教材建設。受江蘇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委托,學校組織面向全省高校推出江蘇省首門人工智能通識基礎課程,目前單次選課人數超百萬。學校是全國高校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規范標準起草單位,我們還聯合了華為、中國電信、百度等企業和省內兄弟高校,在省教育廳的統一領導下,正在開發適合于不同學科專業學生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標準,以及反映行業和專業特色的人工智能應用案例集,承辦全球校園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賽等,把行業企業真實的應用場景納入教學實踐,計劃出版系列特色人工智能教材。
        (三)持續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時代數字化教學能力。教師是教育發展和教學改革的第一資源,學校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輔助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入數據驅動的新型教學評價機制,實施個性化精準教學。我們著手建設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師發展檔案,記錄教師成長軌跡并進行畫像分析,不斷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和勝任力,學校《AI助力教師數字素養與勝任力提升》入選中國教育技術協會首屆數字教育標桿和江蘇省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典型案例。
        作為一所省屬高校,南郵始終把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我們的畢業生中超過60%在江蘇工作,65%的畢業生從事人工智能、信息通信、軟件開發、網絡應用等領域。未來,我們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二十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加強人工智能品牌專業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打造國內一流的人工智能專業集群,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南郵智慧和力量。謝謝!
        《江蘇教育報》記者提問: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而多維的過程,請問江蘇高校在提高本科生AI素養上有哪些創新舉措?
        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陸偉東回答:南京工業大學積極響應教育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戰略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大力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工作的意見》(蘇教高〔2023〕1號)、《江蘇高校人工智能賦能專業建設行動方案》(蘇教高函〔2024〕26 號)文件精神和要求,聚焦當前大學生AI素養培養的緊迫性,以AI素養培養中的師資、課程、教學、實踐等4個關鍵因素為抓手,制定實施了“智馭未來:本科生AI素養筑基計劃”,建立了本科生AI素養培養體系,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AI素養培養方案。
        一、 我校的典型做法有四點
        1.    架牢“師資”之梁,打造跨界型虛擬式課程團隊
        學校探索組建跨學科、跨學院的AI課程團隊,建設7個由優勢學科學院院長領銜的“人工智能課程群”虛擬教研室,成員涵蓋全校25個學院287位教師,設立專項經費建設數字化虛擬教研室平臺。通過系統培訓提升教師AI素養與教學能力,2024年先后開展了6期線上線下AI教學能力培訓。
        2.    架牢“課程”之梁,構建集群型漸進式課程體系
        學校分專業集群制定AI課程體系方案及課程資源建設計劃,按7個專業集群模塊,構建包括通識教育、專業賦能、前沿技術等三類課程的漸進式AI素養課程體系,實施“百門AI課程布局計劃”。分類別、分批次、分階段資助50門重點特色課程,分集群規劃建設10本具有學校學科特色的AI+教材。
        3.    架牢“實踐”之梁,搭建交叉型共享式實踐資源
        學校通過本地高性能計算中心建設和專業實驗室算力資源共享等舉措逐步改善學校算力基礎設施。依托已承擔的AI相關科研課題,為AI課程建設提供共享案例、數據與平臺,推進校本特色學科交叉智能制造平臺,支撐AI課程實踐。學校與華為公司簽署了校企全面合作協議,共同進行專業實踐資源建設。
        4.    架牢“教學”之梁,實施混合型階梯式教學模式
        學校采取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階梯式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采取“線下為主、線上補充”的授課模式,已面向全校7000名2024級新生線下開設了“人工智能導論”課程,面向高年級學生引入了線上優質課程。建立了“課程實驗-項目訓練-創新應用”的階梯式AI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過程,開設從零代碼實驗到AI+專業創新訓練的教學模式。
        二、 已經取得的成效
        1.    2024年秋季面向全校近7000名新生全面開設《人工智能導論》通識課程,自主開發了課程實驗項目,形成了零基礎《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完整教學資料,培育了具備AI通識教育教學能力的近300名AI師資隊伍。
        2.    人工智能導論課程建設相關研究獲多項資助,包括江蘇省高校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項重點課題、江蘇本科高校理工類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專項課題以及江蘇高等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研究”課題2項。《中國教育報》2024年10月刊出了我校 “探索‘AI+法律’新模式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的研究文章。
        3.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兩個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獲江蘇省課程思政典型案例。
        4.    AI素養教育激發了我校師生AI創新創業的熱情,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中人工智能類競賽國家級獲獎數量2024年較2022年提高127%,較2023年提高46%。(2022年、2023年、2024年數量分別為54項、84項、123項)
        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和嘉賓的回答,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值此元旦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這一年來對江蘇教育的持續支持與關注,在此提前祝大家元旦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V |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伊人久久无码精品中文字幕|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亚洲区日韩区无码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综合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婬片aaa直播表情|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久久| 精选观看中文字幕高清无码|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精品999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最近更新|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天堂中文字幕在线|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