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你一定不陌生。住在一個小區或相鄰小區的居民通過微信群訂貨,再由商家按需進行精準配送。新鮮的水果、蔬菜、奶制品等生鮮食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成為了社區團購的熱銷品,約占社區團購產品總量的70%左右。然而,社區團購食品在方便社區群眾購物的同時,也常因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而引發消費糾紛。
01社區團購的常見問題和食品安全風險
社區團購作為電子商務新業態,其快速發展帶來了一些問題,如使用“最好等級”“最經典”“全網最低”等用語對銷售的食品作虛假廣告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等,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問題。
購買的食品不新鮮或臨近保質期。由于社區團購的特點,消費者無法親自挑選商品,只能等到取貨時才能檢查食品的新鮮程度,一些商家就趁此機會將不新鮮的食品低價賣出,或將臨近保質期的商品銷售給消費者。此外,生鮮食品保質期短,對冷鏈的要求較高,倉儲和配送溫度濕度都十分重要,若團長自提點的冷凍冷藏設施若配備不到位,也會增加消費者購買到不新鮮食品的風險。
購買的食品缺斤短兩,難以標準化。與在線下商超購買生鮮食品相比,消費者對所購買的商品,再次稱量的概率較小,買到的生鮮食品短斤缺兩的風險增大。生鮮類食品的質量、外觀、體積等不可能完全相同,難以標準化,具有一定的隨機性。
未落實食品安全責任,索證索票不到位。社區團購平臺對食品安全的監督的意識不到位,沒有落實查驗、索取票證等食品安全制度。未建立食品檔案,銷售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明、無生產廠家等內容的“三無”食品,銷售添加劑超限的食品,食品質量安全難以追溯。
02市場監管部門給出了消費提醒
為避免社區團購帶來的消費糾紛,市場監管人員給出以下消費提醒:
首先,要優選官方團購渠道。消費者在選擇前一定要認真甄別,查看團購平臺的資質,了解售后服務情況,盡量選擇證照齊全、信譽度好的商超和電商。要避免參與團長身份不清、商品來源不明的團購活動。
其次,要詳細核驗團購信息。消費者在下單前,要了解供貨渠道,查看團購商品信息,留意顧客評價是否正常等。收到貨后要第一時間從感官性狀、保質期、商品標簽、保存方式等方面查驗商品,尤其是生鮮食品是否腐敗變質,商品是否為“三無”產品、是否在保質期內。
再次,要注意留存證據。當收到商品存在缺斤少兩、實物與宣傳不符、假冒偽劣等問題時,應第一時間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鎖定商品狀況,保留與團購平臺“團長”的聊天記錄以及消費憑證,為后續依法維權保存證據。
最后,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按需團購、適度團購,理性購買生活必需品,不要因團購平臺的低價促銷而盲目囤積。如果因價格或商品質量出現爭議,消費者可向團長反映問題,由其與供貨商聯絡,通過協商的方式快速化解糾紛,協商不成的,可登錄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投訴舉報,也可及時撥打12345進行投訴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