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盱眙縣黃花塘鎮始終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緊扣群眾需求,不斷豐富文明實踐內涵,持續鞏固“江蘇省文明鄉鎮”創建成果,不斷改善轄區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讓“文明新風”在革命老區蔚然成風,努力繪就一幅全民共建共享的生動畫卷。
打造宜居環境,鄉村顏值“靚”起來。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完善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在加強環衛隊伍管理的同時,成立日常檢查隊伍,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建立網格化責任清單,實行包保責任制,鼓勵引導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共同參與環境整治工作。堅持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聚焦做優做美,突出常態長效,推動共建共享,全力推進“和美鄉村”創建工作,全方位推進鄉村提顏值、添動力、增品質。
優化鄉村治理,先進榜樣“樹”起來。完善村規民約,幫助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靈活運用“積分兌換”機制,引導村民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村居治理等方面,獲得活動積分,讓群眾通過實際行動得積分、兌商品、贏肯定,培養村民文明有禮、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同時,以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為標桿,開展先進事跡宣講、展覽,激勵廣大群眾人人學典型、人人做典型,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
深化移風易俗,文明鄉風“淳”起來。用活“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常態化開展宣講議事活動,“刷新”群眾認知,潛移默化傳播移風易俗新理論。通過“網格藍+志愿紅”、黨員干部走村入戶,巧用街頭巷尾“微陣地”,利用群眾遛彎、休閑“微時間”,開展“移風易俗大講堂”“移風易俗送上門”等宣講活動,切實打通宣傳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推進文明實踐,讓精神生活“富”起來。不斷提升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15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基礎設施,立足群眾實際需求,完善農家書屋、未成年人活動室、道德講堂等功能室。聚焦鄉村振興,圍繞理論宣講、文化文藝、醫療健身、扶貧幫困、衛生環保等主題,全方位、多元化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深入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培育,打造“堂屋之聲”、我為老人加道“菜”和“小舞臺讓紅色文化活起來”三個特色志愿服務項目,提高志愿服務的精準化、常態化、品牌化,用實際行動對接群眾需求,不斷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唱響鄉風文明新樂章。(桂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