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前總體情況
(一)主要指標情況
1.規上工業總產值
目前來看,全縣規上工業總產值總體呈現回落態勢,1-4月份,實現97.17億元,同比增長8.83%,增速低于漣水縣和金湖縣,9縣區第3。與1-3月份相比,4月份當月增速8.1%,環比回落4.7個百分點,累計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特別是拾分味道和新威盛兩戶累計7.18億的產值同期數,直接拉低全縣產值8個百分點,影響較大。預測5月和6月很難形成超過10%以上的增速,預計上半年實現增速6%,全市第3。
2.規上工業增加值
規上工業增加值也呈現回落態勢,1-4月份實現增速12.6%,增速低于金湖縣和漣水縣,9縣區第3,低于一季度0.3個百分點;從產值申報情況來看,5月和6月極有可能持續走低,預計上半年實現增速10%,全市第3。
3.工業用電量
年初,持續兩個月的負增長,3月份開始由負轉正,整體呈現回升態勢。4月份,我縣工業用電量1.2063億千瓦時,在全市排名第2,比第1名洪澤區低0.0913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增幅27.18%,在各縣區排名第2,較平均增幅高5.52%。1-4月份,我縣工業用電量4.4784億千瓦時,在全市排名第3,比第1名淮安區低0.4996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增幅2.73%,在各縣區排名第3,較平均增幅低11.47%。預計上半年規上工業用電實現增幅6%,全市第3。
4.規上工業應稅開票
1-4月,全縣規上工業應稅開票實現79.99億元,同比增長2.38%,僅高于開發區和洪澤區,較1-3月回升4個百分點,9縣區第7。隨著志浩再生和邦宇薄膜的進規,5月份和6月份有望繼續回升2個百分點,上半年有望實現增速6%,超過清江浦區和淮陰區,全市排名進入第5。
5.工業投資
1-4月份實現增幅11.6%,全市第6;低于去年同期5.6個百分點,僅高于金湖縣、清江浦區,今年一季度新入庫的項目數量、規模均小于去年同期。預計上半年實現增速5%,全市排名第6。
(二)重點企業情況
1-4月份,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0戶。從總量上看,應稅開票累計超5000萬元企業29戶,超億元13戶,超5億元企業2戶,開票30強企業累計實現開票銷售45.27億元,占全部規上企業的56.59%,其中偉復能源、天康光電纜和淮河化工產銷兩旺分別實現應稅開票銷售6.58億元、6.18億元和4.32億元。從增量上看,1-4月全縣應稅開票銷售累計增量超2000萬元企業19戶,增量超億元企業2戶(溫氏晶誠2.51億元、春興新材料2.11億元),2戶企業拉動全縣應稅開票銷售近6個百分點,對全縣開票銷售支撐作用明顯。從減量來看,形勢不容樂觀,1-4月份,270戶規上工業應稅開票下降145戶,下降面53.7%,雖然較1-3月份近60%的下降面有所回升,但減量超千萬元企業依然達到34戶,下降10.86億元,直接拉低全縣應稅開票13.6個百分點,影響較大。
(三)重點行業情況
1-4月份,全縣9大行業中,呈現4升5降,其中,“兩高兩新”主導產業實現應稅開票銷售44.22億元,同比增長9.66%,4大主導產業呈現1降3升,特別是鋼管軸承行業持續低迷,受健力鋼管、保利精工等重點企業的影響,1-4月份高端裝備制造實現開票15.25億元,同比下降4.18%;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紡織受春興、力興、天生和明美張江等重點企業的拉動分別增長21.97%、20.03%和8.97%;醫藥化工受淮河化工的拉動,實現應稅開票銷售6.29億元,同比增長15.16%;電子電器行業受新海、宋氏等電子企業影響,實現應稅開票10.79億元,同比下降2.34%;糧食食品行業受拾分味道影響,實現開票銷售12.25億元,同比下降3.47%;因房地產低迷,建材行業影響較大,我縣23戶建材企業僅7戶略有增長,其余16戶均為負增長,同比下降19.97%;塑膠行業受外貿和市場原因影響,下降幅度較大,截止4月實現應稅開票銷售2.73億元,同比下降30.23%。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2020年以來,全縣工業經濟一直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雖然2022年年底疫情放開,但是從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恢復速度不容樂觀,特別從2023年1、2月工業用電來看,生產不足現象明顯存在,3月份開始情況有所好轉,但累計仍然為負增長。從今年一季度看,雖然各項指標相對較好,特別是產值、新增列統、戰新等指標處于全市前列,但規上工業開票銷售、工業投資等重要指標在全市相對靠后,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堪憂,特別是根據重點企業運行情況和2023年新增長的摸排情況來看,我縣上半年,甚至全年的指標進位依舊存在較大難度。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企業經營壓力變大。目前,全縣規上工業企業下降面達到歷史新高53.7%,明顯呈現實體經濟消費活力不足現象,貿易放緩,加上用工成本變大、產業向東南亞轉移,企業經營壓力變大。從前期調研情況看,受外貿訂單、市場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家對前景預測不明朗。特別是紡織服裝行業訂單下滑,加上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一些企業出現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情況。
二是項目支撐明顯不足。全縣開票30強企業中,除春興新材料、溫氏晶誠、喜隆鋁材等為新項目,其余均為多年老企業。而溫氏晶誠為屠宰企業,春興和喜隆并沒有正式投產,只是部分的貿易票。新竣工的億元項目也多為老企業的技改項目,近幾年新招引的項目列統率偏低,甚至出現部分進規后退規的情況,可以說對我縣工業經濟增長的支撐嚴重不足。
三是項目建設急需加快。從面上看,我縣近幾年的項目招引取得較大突破,百億級的華潤新材料、50億的喜隆鋁材加上10億元以上的邦宇、南鍛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成績喜人。但項目整體的含金量和帶動能力不強,建設周期長,竣工項目投產達效率低,難以短時間內形成較大增量來支撐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兄弟縣區相比,今年我縣新增長點數量偏少、質量偏差,低于往年,經過摸排,2023年全縣工業新增點摸排的總量僅29億元,超5000萬元增量摸排才23億元,缺乏新增長的支撐,難以實現較快增長。
三、下一步措施和建議
下一步,工信局將更加注重經濟運行協調服務,進一步提高綜合協調服務水平,緊盯工業企業運行動向和市場變化,及時跟蹤把握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以及價格、生產、銷售和庫存情況,提高分析判斷的前瞻性和準確性,成立穩定增長服務工作組,深入基層企業一線,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工業運行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和共同性的問題,進一步改善工業經濟運行環境。
一是加大重點企業扶持。“30強企業”占據全縣工業企業的“半壁江山”,對我縣工業經濟的支撐巨大。30強企業發展好,工業經濟就能平穩運行。目前正在研究出臺《關于扶持制造業納稅30強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30強企業進行重點服務支持,同時加大對30強企業的跟蹤監測,定期形成30強企業檢測報告,有針對性的做好幫扶工作。
二是要抓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機械制造業、建材業兩大傳統產業一直在我縣經濟體量中占比很大,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仍是我縣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嚴寒之下,加速企業轉型升級,苦練內功是企業活下去的唯一出路,也是蓄力為實現今后跨越發展的根本途徑。按照“產業政策要準”要求,我縣要重點增強政策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智改數轉”為抓手,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組合拳,鼓勵引導機械制造企業、建材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現有設施和工藝條件進行改造提升,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產品附加值,推動行業在脫困中實現升級、在升級中實現脫困。
三是要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培育新增長點的主要著力點。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兩高兩新”產業為重點,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快政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激發市場主體動力與活力,打破需求瓶頸和市場阻隔。經常性地組織開展交流對接活動,幫助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突出“互聯網+”理念,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
四是抓好新增長點培育。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則,圍繞縣工業重點項目,以目標定進度,以時間節點倒逼工期,確保新開工項目年內全部開工,續建項目早日竣工達產達效,用更多精力抓緊抓好新增長點培育,積極主動地謀劃項目、推進項目招引落地生根,為工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勁支撐。